2022-11-01
目前業(yè)內(nèi)已經(jīng)有三個判斷機器人“智能”的標準。一個是這個機器人的機動性。第二是它在有疑問時的擴展推理能力。第三是它的主觀創(chuàng)造性。目前,加強機器人的主觀創(chuàng)造性存在很大的理論難度和輿論壓力。所以,要讓機器人變得更聰明,還需要從另外兩個角度入手。
首先,從機器人的機動性來看,如果一臺機器不能行走或行動遲緩,其“智能”程度必然受到質(zhì)疑。提高機械物體的移動速度其實很簡單——使用驅(qū)動能力高的發(fā)動機系統(tǒng),或者選擇較輕的材料,再加上輪式或者螺旋槳式的行進裝置,就可以達到很大的提速目的。
但是,單純的盲目奔跑是無法識別和判斷眼前的道路的。這樣的機器人也是低級的。也就是說,在機動性方面,研究人員需要從另一個角度入手,提高機器人的機動性,即越障能力。此時,設計師需要擬定更多的方案。比如溝壑的測距系統(tǒng),巖壁的坡度測量系統(tǒng),越障的判斷系統(tǒng)。